English

21世纪文化理想的构建

2000-12-13 来源:光明日报 邴正 我有话说

在走向21世纪之际,当代中国社会加快了社会转型的步伐,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文化观念的冲突和震荡。在告别昨天的同时,我们面临着日益迫切的文化理想的建设任务。

传统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是家和国兴,天下太平。这一理想适应了小农的生活追求,是乡土中国的安魂曲。现代中国革命文化的理想境界是在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适应了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求解放,求富强的生活追求,是红色中国的支撑点。没有这两种理想境界,就没有现代中国近百年的浴血奋战。

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现代中国革命文化的理想境界曾发生了空想的乌托邦式的失误。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21世纪的中国文化面临重构文化理想的艰巨任务。首先,当代中国文化进入了开放的时代,各种外来文化大量地涌入,加速了文化融合与渗透,外来文化大于本土文化。其次,当代中国文化进入了变革的时代,文化发展和更新的节奏越来越快,这使得现代文化大于传统文化。再次,当代中国文化进入了多样化的时代,现实中的中国文化早已不是铁板一块,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冲撞,社会的现代化引起的新变革与现代革命文化也差异颇大。至于在物质生活、科学技术、经济活动、社会管理诸多方面,外来文化的影响俯拾皆是。当代中国文化究竟应该怎样概括,对许多人来说是一言难尽的。变中应有不变,革新中应有继承,多样化中应有统一性。这种不变性、继承性和统一性,就是一种文化的理想境界。所以,文化理想的重建,既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文化变革的自身需要。

我们应该以邓小平理论中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强国目标为核心,重建我们的文化理想,以此来统一、协调当代文化的开放、变革和多样化发展。一种文化理想,应包括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两个基本层次。21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强国的社会理想基础上,构造与之相适应的人格理想。仅有社会理想,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格理想,文化精神就没有普遍性和现实性,社会理想就会脱离社会的日常生活。

21世纪的中国文化人格理想,应该回答来自当代社会发展的大挑战所提出的问题:一是从文化理想上看,如何将传统人格、革命人格与现代人格很好地协调起来;二是从文化方法上看,如何把重视直觉和个人体悟的文化传统,与重视理性的科学精神统一起来;三是从文化价值上看,如何把重仁义、重亲情的文化传统,与重实利、重信用、重个人的市场经济价值观协调起来,四是从文化内容上看,如何把重精神、重传统的文化传统,与追求感性满足和快速变革的大众文化结合起来。

重构是再生的起点。21世纪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又一次“凤凰涅”的再生过程。火中飞升的雏凤,当会在21世纪人类文化的舞台上展翅翱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